400-088-1900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聯系客服
2021-09-04 作者:道生 來源:道生醫療
診脈是中醫四診之一,是一種獨特的診斷方法。脈象采集儀是一種采集脈象信息并描記的儀器。利用無級氣動加壓加高精度抗過載傳感器,精確模擬中醫切指法,采集分析脈象的位、數、形、勢特征,最后智能分析單脈與相相類別和頻域內多個脈象參數并輸出標準脈象的脈象特征。
該方法能同時記錄和追蹤不同時期的脈象變化,對疾病的療效評估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從而為識別健康狀況、評價干預效果提供客觀的依據。
脈象采集儀一般由脈象傳感器、脈象預處理單元、計算機信號處理單元等部分組成。脈沖傳感器是脈象采集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優劣直接決定了脈象采集儀獲取脈象信息的客觀性。
采集脈象信息,利用傳感器采集脈象信息。按工作原理分類可分為:壓力傳感器、光電式脈搏傳感器、傳聲器以及超聲多普勒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納米傳感器、氣壓傳感器和石墨烯傳感器也成為傳感器的研究對象。
利用壓力傳感器對脈象進行客觀化研究,進行脈象客觀化研究。脈壓傳感器記錄的脈搏波形,主要為血管內壓力、血管壁張力和血管整體位移運動的綜合力,以及其時相變化軌跡。提取脈沖信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時域分析法、頻域分析法及時間頻率聯合分析方法三種。
中醫理療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物理因素對人體產生有利反應,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也是康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過局部直接作用和對神經和體液的間接作用引起人體反應,調節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等。以下是中醫理療行業的分析。
面對當代多元文化的沖擊,中醫文化的發展應該具備應對各種挑戰的能力。中醫藥文化的現代化轉型應該具備三種能力:解釋、對話和服務。中醫文化需要三種能力來連接多元文化。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臨床和醫療保健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大量的中草藥逐漸從野生向栽培轉變。為了解決中藥生產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中藥生態農業的實踐和探索應運而生,已成為中醫藥發展的必由之路。
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白天漸長,氣溫趨于上升,降水趨于增多。一年之計在于春。做好立春養生工作,可以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指出,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事業的基礎和靈魂。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中醫藥文化如何對接當代多元文化。
如何進一步準確把握中醫文化的內涵,正確理解中醫文化的轉型發展,對促進中醫文化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么中醫藥文化如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