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療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物理因素對人體產生有利反應,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也是康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過局部直接作用和對神經和體液的間接作用引起人體反應,調節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等。以下是中醫理療行業的分析。
面對當代多元文化的沖擊,中醫文化的發展應該具備應對各種挑戰的能力。中醫藥文化的現代化轉型應該具備三種能力:解釋、對話和服務。中醫文化需要三種能力來連接多元文化。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臨床和醫療保健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大量的中草藥逐漸從野生向栽培轉變。為了解決中藥生產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中藥生態農業的實踐和探索應運而生,已成為中醫藥發展的必由之路。
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白天漸長,氣溫趨于上升,降水趨于增多。一年之計在于春。做好立春養生工作,可以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指出,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事業的基礎和靈魂。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中醫藥文化如何對接當代多元文化。
如何進一步準確把握中醫文化的內涵,正確理解中醫文化的轉型發展,對促進中醫文化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么中醫藥文化如何轉型?
為什么中醫藥文化會發生轉型?如何轉變?它是為了保持它的原生態嗎?還是需要調整到當代社會可以接受的狀態?目前,中醫藥文化迎來了新的機遇,具有新的歷史意義。那么接下來看看中醫藥文化為何轉型?
黨的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的繼承、創新和發展?!崩^承、發展和充分利用中醫藥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對加快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目前的綜合醫院里,醫務工作者們奮戰在救治的第一線,忘我投入,可親可敬,也在努力更大程度的減少病亡,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也是在這里,人們不僅要問:為什么中西醫協同救治重癥難以實施,中醫藥參與為何難?
在經濟逐步復蘇的大環境下,2023年中醫館行業的人們也意識到,如果他們遵循過去的老路,他們可能仍然很難走出困境。我們必須找到一些新的突破。因此,今年,“創新與改變”是主旋律。我們能從哪些方面思考創新與改變呢?
三年來,中醫全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入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貢獻。目前,中國疫情防控的重點已經從“預防感染”轉變為“保健、預防重癥”。中醫對預防和治療重癥有什么作用?
近三年來,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治中,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醫并用,效果顯著。
中醫藥機構數量從2010年的36763家增加到2017年的54243家,居民對中醫藥、保健、預防疾病的需求顯著提高。
目前,疫情防治已進入“乙類乙管”新階段,各地迎來了疫情高峰,疫情迅速蔓延,重癥患者的增多和死亡給醫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減緩疫情的蔓延,減少重癥患者的死亡已成為當務之急。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持健康,預防重癥”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
幾千年來,中醫分享了幫助人們治愈和保持健康的經驗。雖然有一些是通過家族傳承下來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醫的教義變得清晰可見,并以批判性的態度分享。正是這些知識為現代從業者奠定了基礎。
為進一步發揮中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治療中的作用,擴大人民群眾的用藥供應,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現就中藥湯劑在城鄉基層的充分應用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人工智能應在另一個層面上幫助中醫更好地發展??梢杂脵C器做的,絕對不會浪費人來做。人們總是有精力不足的時候,而人工智能不會。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和治療,當然還有許多難題需要解決。
中草藥是一種古老的醫療保健系統,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它采用自然、全面的醫療保健方法,受到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人士的信任。
醫療體系的真理和價值判斷標準只能是其診斷和治療的實踐和療效。唯一的標準和更高的標準是真正保持健康,預防疾病,治療疾病,救治病人,康復痊愈,提高人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边@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醫藥事業的高度重視。在新的時代和新的征程中,我們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努力推動中醫藥事業和中醫藥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四五”到2025年,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規劃基本建成,完成中醫藥政府信息網絡建設,實現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互聯互通。“十四五”時期是信息創新引領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時期。
去中醫院就診,可以像綜合醫院一樣在手機客戶端查處方和電子病歷嗎?在中醫院開湯藥,能不能在家附近的連鎖藥店取回代煎藥品?疫情期間,當面問診不方便。中醫在線診療能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嗎?在快速生活的時代,人們對中醫藥發展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根據中醫的本質,治療方案根據患者的癥狀而變化。因此,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正確使用人工智能來預測癥狀是非常重要的。
中醫對人體健康的目標指向取決于中醫診療的核心理念。中醫學認為,“陰平陽秘”就是健康?!瓣幤疥柮亍币馑际顷帤馄胶?,陽氣固密,是人體健康狀況的表現,反映了人體的有序穩定,是人的生命活動中物質、能量、信息流變等復雜情況動態平衡的體現。
據中國網報道,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要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治措施。
為了更好的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在中醫現代化治療中的重要性,本文從名老中醫的經驗中解釋了人工智能技術對中醫治療結果的有益影響以及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
在中西醫結合領域,如急性腹瀉治療,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治療中,中醫具有確切的療效。
中共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指出,促進中醫藥的繼承和創新發展。創新醫療防御協調,醫療防御一體化機制,完善公共衛生體系。中國中醫藥事業的振興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機遇時期。
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應用。以下一起來看看中草藥對健康有益的地方分別體現在哪?
2007年6月2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啟動中醫藥管理“治未病”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試點工作,中醫藥“治未病”這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中醫“治未病”工作進展顯著,離不開這五個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敝嗅t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近年來,中國評選和表彰了120名中醫大師和200多名全國著名中醫。他們都是“承者”又是“傳者”為傳承中醫藥事業精華,做出重要貢獻。
很多人發現了大部分的西醫藥不能根治他們的疾病,因為大多數西方治療只針對癥狀部位,不會考慮更多的病發因素。如個人思想、身體、精神和或其它的。而中醫以數千年傳統實踐的古老智慧為后盾,通常能夠解決西醫無法根治或慢性健康問題。 以下是中醫藥為什么如此有效的一些關鍵原因。
中醫工作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中醫的守正需要審慎繼承、研究、發揚優秀的傳統資源,延續本質,吸古融今;中醫的創新較為復雜。
《中醫藥文化藍皮書(2020)》總報告在全面記錄中醫藥抗疫情況,系統的梳理中醫藥參與抗疫全過程,取得優異的臨床療效和不斷增強的社會影響力的基礎上,提出了中醫藥發展的五大戰略思路,即“4個重”。
目前,通過醫學專業知識與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結合,中醫脈診儀不僅大大提高了重復性,而且可以將“心中易了,指下難明”的脈象通過圖形化,數字化來客觀的展示出來。以下是有關脈診的相關知識。
《中醫館建設指南》由中醫和康復服務,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出信息化建設、規章制度的實施四個主要方面的建議,具體內容如下。
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中醫們領會到了一套中醫的診斷方法,即:“一背,二看,三練”這種方法效果奇特,既能迎合患者的心理,又能不失科學依據。
目前,中醫體檢市場大多是掛著中醫的名字,做西醫的事。中醫體檢行業迫切需要一個普遍、公認、可操作性強的行業規范,加快中醫體檢的步伐,深化中醫體檢“治未病”提高中醫藥在保健領域的影響力。
“中醫+”思維包括了“中醫內部+”和“中醫藥學科+”這兩個含義是從學科內部的交叉整合和中醫藥學科與其他領域的交叉整合兩個方面來創新中醫學科的思維方式。
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復雜性,包括針灸和中醫在內的中醫綜合診斷系統中西醫結合解決方案作為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成功療法而備受關注。針灸在緩解疼痛、調節免疫系統、控制病狀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中醫機構數量從2010年的36763家增加到2017年的54243家,年均增長6%。2015年,中醫醫療機構占全國衛生機構的比重逐步提高到4.73%,居民對中醫、保健、預防疾病的需求顯著提高。
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原理,促進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科學的結合,促進中西醫藥的相互補充和協調發展。結合中西醫診斷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西醫和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綜合診斷系統,或創造新的診斷方法。
上海道生醫療建議中醫館開設免疫改善門診,充分發揮中醫治療的優勢,護送人民健康。我們可以大膽探索,創新。但無論方向如何,其中有以下四點需要特別注意。
截至2月28日,據某日報記者統計,73家中藥上市公司中有40家已跳出“制藥圈”,涉足中醫藥服務領域。特別是2020年至2022年,這40家公司的醫療服務業務增長加快,其中“中醫成分”比例逐漸加深。
什么是舌診?舌診,顧名思義是對舌頭的診斷,屬中醫望診的范疇,是每一個中醫從業人員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中醫最大的特點是整體觀,注重生命的全過程,包括健康、亞健康和疾病。目前,中醫診斷是基于“病”為中心。在大健康時代,中醫診斷不僅要研究疾病的診斷,還要研究健康和亞健康的定義,思考如何將體質概念融入其中。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發布了《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中醫經典病房建設與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建議中醫經典病房中醫參與治療率為100%,中醫主要疾病的治療率為90%。
在中華民族誕生-成長-發展的漫長歲月里,中草藥&中醫伴隨著華夏民族共同成長,它在幫助人們改善健康,增強免疫系統,治療疾病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醫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皩嵤┙】抵袊鴳鹇浴薄袄^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助力健康中國建設,需要傳統中醫藥行業在藥理解讀,生產控制,質量保障等方面努力創新,依托智能制造振興中醫藥產業。
從醫療本質來說,中醫是運用傳統醫療手段解決老百姓日常疾病困擾,中醫館經營解決健康問題是本質,這也是長遠發展必備的前提;但真正想把一家中醫館經營好,營銷一定是推手。
中醫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嗎?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中醫人工智能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提倡積極接受中醫人工智能,不管你是否接受,未來都會到來。與其等待,不如主動做出改變。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在過去五年中以兩位數的速度迅速增長。在這里,道生醫療總結了中國過去一年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并討論了2022年及以后的趨勢。
目前,體檢市場上有許多西醫診斷。中醫體檢行業迫切需要一個普遍認可、可操作性強的行業規范,這對于加快中醫體檢向市場邁進的步伐,增強中醫藥在保健領域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一些中醫診斷設備和護理服務中,數字應用為中醫藥的快速發展插上了翅膀。北京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冬奧會中醫藥文化體驗館主任李天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冬奧會展展覽項目中,有一些成熟的產品可以推廣和應用,如中醫四診儀,可以實現中醫望、聞、問、切四種診斷功能。
隨著醫療大數據的積累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所謂中醫四診,就是指望、聞、問、切。這是中國古代名醫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四種診斷方法。當時,扁鵲被稱為望色、聽、寫、切脈,是對人體進行綜合診斷的一種方法,以判斷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狀況。
舌頭是人體的重要附屬器官。它有助于品嘗、咀嚼和吞咽食物。它也是說話的輔助工具。在中醫中,舌頭反映了全身的健康。舌診是中醫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四診儀結合了大量現代科技成果和眾多中醫專家的臨床經驗,將中醫舌診、面診、脈診、問診結合起來,可以提供中醫診斷信息的客觀采集和分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健康狀態識別、健康狀態干預調整建議、療效評價、慢性病管理等涵蓋中醫醫療保健體系各級的技術服務。
在今年的兩會上,民革中央向全國政協第十三屆五次會議提交了《關于積極推進中醫藥衛生服務業現代化的提案》,對中醫藥衛生服務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大約兩三年前,沒有人相信機器人能在圍棋行業殺死所有九段或9段以上更多的高手。但今年,我們全世界的人都目睹了這樣一個過程。人工智能將對中醫藥產生什么樣的深遠影響?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大家的思考。
中醫藥設備標準化技術集中單位主要負責制定和修訂中醫藥設備專業領域的基本一般標準、產品標準、方法標準等相關標準。產品標準主要包括中醫診斷設備、中醫治療設備、中醫設備、中醫診療軟件等相關標準;方法標準主要包括中醫設備的檢測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工智能技術在中醫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中醫領域的人工智能數據基礎仍然不完整。數據開放程度有限、數據標準不統一等。根據我國人工智能在中醫藥領域應用存在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人工智能在中醫藥適宜領域應用的相關政策建議。
中醫的發展不僅取決于名醫名藥,還取決于輔助診斷設備的改善,其為中醫藥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隨著醫療大數據累積和互聯網技術發展,人工智能在中醫藥領域應用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醫模塊主題為:“中醫藥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在展覽活動現場,上海展團海上中醫團隊展示了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四診器“姊妹”設備。解鎖“中國空間站中醫四診”,吸引眾多媒體和觀眾駐足嘗試體驗。
國內外的專業機構做過“人類生存風險評估”的專項調查,結論是:現代人類致死因素的前10種里,與飲食直接相關的因素占了6種。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人們開始熱衷于追求天然食物。如何運用天然食材來追求更為健康的飲食生活,已成為飲食生活的一種新趨勢。
曙光醫院治未病中心從2008年開始使用道生四診儀進行體質辨識和舌脈信息采集,2010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中醫四診儀、體質辨識等內容的中醫體檢工作。
科技冬奧”北京冬奧會作為本屆冬奧會的鮮明特色,冬奧會村“10秒”中醫體驗館專注于展示數字中醫技術,向世界各地的人民傳達中醫的生命和健康觀,幫助冬奧會運動員更好地體驗數千年中醫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中醫診療設備的發展,提出了升級、改造、開發、推廣四個項目,選擇了一批中醫診療設備生產企業示范基地,并形成了中醫診療設備推薦項目。
近日,動脈網重磅發布“2022未來醫療100強”榜單。上海道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持續創新的高科技產品、先進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等核心優勢,領跑中醫大數據服務及智能應用行業,再度榮登【2022未來醫療100強·創新數字醫療榜TOP100】,較“2021未來醫療100強”榜單,道生醫療排名上升11位、估值上升60%!
無論是應對當今的新冠肺炎,還是未來的未知病毒,中醫只需要辨識癥候,把握病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對證下藥,治病。這是因為中醫強調整個生命的治療,也強調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使人在整個身心的和諧中處于動態的平衡中
瘟疫是中醫對傳染性強、可引起流行的急性傳染病的總稱。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被稱為“五疫”。明代吳又可在《溫疫論》中總結其發病原因因為感受到了天地之間獨特的異氣,也被稱為癘氣、雜氣、戾氣。
中醫藥人才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培養中醫藥特色人才為出發點,繼續開展中醫藥傳承創新千萬人才、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醫藥特色人才培養項目(岐黃項目),努力培養一批中醫藥領軍人才,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平臺,青年一流人才和基層實用人才,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在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中,中醫四診儀首次安裝在空間站,宇航員健康的護送神舟十二號上天,空間站中的中醫四診儀開始使用。這是中醫四診儀首次安裝在空間站。它通過望、聞、問、切的方式收集宇航員的健康信息,然后由地面醫療監督和醫療保險人員進行分析和判斷,建立基于中醫信息的宇航員健康狀況評價方法,守護宇航員的健康。
中醫藥的發展勢頭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下日益蓬勃,加大和扶植中醫藥的發展更是寫入了十三五規劃。伴隨著社會上的“中醫熱“,很多中醫藥診療的設備逐步走進大眾的視野,這些設備不但能拓展專業人員的工作范圍,更能為普通大眾提供優質的醫療體驗和服務。
中醫四診儀依靠脈象診斷系統、舌面象系統以及體質辨識系統快速的在中醫問診行業打響知名度,它讓中醫診癥由抽象變為具體。其中某些安全可靠的四診儀更是被追捧為基層醫療診癥必備的工具,現在就中醫四診儀為什么可以進行輔助體質辨識作簡要闡述:
經過多輪評選,層層篩選,道生醫療及其子公司參與申報的3個項目,從1500余個申報項目脫穎而出,順利入選工信部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名單。
中醫體質辨識,是指以人的健康狀態為認知對象,辨識分析體質狀態類型及其特征,通俗而言就是進行“中醫體檢”,為開展個體化精準中醫健康管理奠定基礎。
“望以目察,聞以耳占,問以言審,切以指參?!敝悄苊}診儀它是中國醫學領域一項很偉大的綜合創新,是中醫診斷疾病的一種標志性方法,體現了中醫的博大精深和獨特的智識思維。
新冠肺炎舌象與西醫分型的相關性分析,總結新冠肺炎舌象診斷標準,為新型肺炎的攻克提供中醫診斷依據。
舌診是通過觀察舌象了解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一種診斷方法。它是中醫獨特的診斷方法之一。實踐表明,舌診在診斷疾病、辨證論治和指導用藥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社會價值。
中醫舌診儀的現代化可以通過現代醫學手段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來實現客觀、定量、和標準化,從而將這些數字結果與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聯系起來。20世紀80年代,國內舌診研究進入繁榮時期,主要是舌診相關術語和舌診部位的標準化工作和臨床觀察。
顧名思義,中醫舌診儀是一種用于收集和儲存人體舌象并結合中醫舌診理論分析人體狀況的工具;適用于中醫舌象的研究和臨床應用;現有舌診方式由醫生診斷;錯誤率較高且浪費時間。中醫舌診儀是一種結合先進數據挖掘技術的高科技產品。機器視覺技術與專家庫技術相結合。該產品安裝方便。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適用于中醫臨床應用及舌象相關教學和科研。
中醫舌診儀表示舌苔是胃之生氣所在。張虛谷說:舌苔是由胃中的憤怒引起的,胃氣是由心脾引起的。因此,沒有疾病的人經常有薄苔,這是胃中之生氣,比如地上的微草。如果沒有毛,土壤就不會生氣。中醫舌診儀指出,正常舌象的特征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淡紅舌薄白苔”。具體來說,舌色淡紅明亮,舌質濕潤,舌體尺寸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白濕潤。中醫舌診儀介紹了幾種異常舌苔和幾種異常舌苔,以預示疾病。
中醫診斷的本質在于辨證論治。論治的前提是準確辨證。辨證的前提是診斷、看、聞、問,這些都是診斷的基礎。根據四診合參原則,綜合各種信息,分析歸納,實現病因審查、病態鑒定、病機鑒定、治療原則確定、判斷合后轉移等目的。舌診是中醫診斷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也是中醫看病的重要內容。它是臨床觀察的重要手段。它是通過觀察舌象來了解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從而辨證論治。近年來,通過對舌象的研究,許多研究人員還發現舌象與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肺癌、急性腦血管疾病等一些常見疾病有一定的相關性。
中醫體質辨識儀可提供十二經絡功能狀態信息數據和反應人體功能。新陳代謝、骨骼、免疫綜合指數。因此,該系統適用于健康普查,尤其是中老年人。篩查對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道生醫療,唯一榮獲表彰的醫療設備研發生產企業,亦是標準化優秀技術成果類唯一榮獲表彰的中醫領域企業單位。
中醫藥服務現代化前進路上
我區與道生醫療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醫智能醫聯體
道生醫療、同仁堂國際、中電數據,攜手助力“互聯網+基層中醫藥服務”把優質的醫藥資源送到百姓身邊,推動健康扶貧,為全國93萬家基層醫療機構的基層醫生、全科醫生賦能。--人民網
道生醫療、同仁堂國際、中電數據三方發揮各自優勢,為全國93萬家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賦能,助力實現人人享有中醫藥服務!
記者從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青島市積極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市中醫藥管理局專職副局長趙國磊就我市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暨振興國醫行動的有關最新情況作了介紹。
“證候類中藥新藥研究思路及試驗設計”又往前走了一大步!四診信息采集應遵循客觀化原則。其信息采集工具可以是紙質版采集表,或基于計算機軟件的圖文采集系統,乃至未來中醫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的應用。
道生醫療召集提出的“中醫脈象數據傳輸協議”國際標準即將出版!該標準是中醫遠程醫療領域的首個基礎數據傳輸協議!未來標準出版后,使得數字化中醫脈象數據在全球傳輸成為了可能!
道生醫療在2000余家國內外知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中脫穎而出,獲“CMEF榮譽展商”獎項!該獎項肯定了道生的持續創新與社會價值!
2018年10月,道生醫療作為支持單位參加了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人工智能分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暨首屆全國中醫藥院校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大會。
《國醫大師劉敏如學術特色與實踐教育培訓》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培訓班順利開展
在阿斯利康體驗區,道生受邀展示智能四診儀
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創新大賽,道生勇奪第一
青島即墨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與道生簽署“互聯網+中醫藥服務全覆蓋” 建設項目共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為了探索中西醫的創新結合,阿斯利康和道生醫療開啟“跨界”合作
“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已于本月正式投入服務。
7月27日-29日,第五屆中國中醫藥信息大會在成都召開。道生醫療總經理參與圓桌會議。
從“四診儀”到“四診儀+云+AI”,道生醫療創新探索經歷了十個年頭
由中美臨床與轉化醫學國際論壇科學委員會、美國轉化醫學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美臨床與轉化醫學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
ISO/TC249主席為《中醫藥-穴位阻抗檢測儀》等幾項2018年已發布標準的項目分別進行嘉獎
道生醫療受邀參加京交會,展示了“道生中醫智能助手”
第2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健康信息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215)2018年度全會與工作組會議于4月30日至5月4日在巴西馬林加召開。
“金海湖121長壽小鎮”戰略發布會舉行
又一季CMEF在上海盛大召開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
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陳傳宏主任及相關專家調研組一行蒞臨道生醫療進行調研
回顧2017
“國醫國藥智慧傳承”烏鎮論壇在烏鎮進行
“中醫智能四診研究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醫藥工程分會2017學術年會在深圳盛大召開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國強一行蒞臨鎮江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調研
“海上中醫”上??偛繉<覉F赴德國漢堡中醫中心,進行中醫健康評估培訓
中醫診斷學學科學術帶頭人梁嶸教授主題演講《從中醫舌診的歷史走向未來》
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主辦的 “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多中心應用課題項目交流會”在江西召開
“道生云中醫”受邀參加第四屆中國中醫藥信息大會
助力提升甘肅省腫瘤醫院健康管理服務能力
第十八次中醫診斷學術年會在湖北恩施召開
金磚國家衛生部長會暨傳統醫藥高級別會議在天津舉行
道生支持清華大學天津高端院裝所建設
“婦幼中醫館”首度亮相北京服交會
道生主導制定中醫四診行業標準
道生與浙江中醫藥大學聯合建中醫智能診斷與大數據分析實驗室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一行蒞臨綠谷集團調研
體驗館由清華大學高端院智慧醫療與醫藥裝備研究所與道生醫療共同承建
張江高科技園區中醫藥發展扶持項目
ISO/TC249(中醫藥技術委員會)副主席及其他11個國家的20余名中醫藥專家和標準化官員赴道生考察
本溪市云中醫服務平臺建設項目于日前啟動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由中央批準立項
“互聯網+中醫”模式獲參會專家肯定
中醫女性測評系統亮相首屆國際中醫藥女性大健康高峰論壇
道生參與“中醫健康狀態測評及多中心研究項目“首批示范單位經驗交流會
道生醫療與荷蘭特溫特大學簽署戰略研究協議
道生入駐烏鎮互聯網醫院
“劉敏如女科醫系研究院”與綠谷集團、道生醫療簽署合作研究協議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中醫診療電氣設備、連續性血液凈化設備等6個品種463批產品進行抽驗
道生醫療為承擔《舌象信息采集設備》、《中醫脈圖采集設備》標準制定的單位
攜手阿里健康網絡醫院,為廣大群眾提供便捷中醫藥服務
讓外賓了解“道生四診信息遠程醫療系統”
打破時空障礙,家門口就能選看適合自己的中醫
烏鎮互聯網醫院刷新世界觀,開創新的中醫診療模式
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主席和秘書長及秘書處人員蒞臨道生醫療參觀指導
在全國智能化養老戰略研討會上,道生提出“中醫健康養老服務室”醫養結合新模式
“道生四診儀”完成醫療器械延續注冊
中歐醫學融合”的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在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舉行
吉林衛生廳打造具有中醫養生保健特色的社區“健康小屋”服務體系
王國強部長向溫家寶總理展示了由道生支持的“海上中醫”國際(遠程)會診平臺
三方領導共同簽署了《道生四診儀上海中醫藥大學應用示范及培訓基地共建協議書》
“中國國際中藥與植物藥博覽會及中醫藥發展論壇”在上海開幕
江陰市組織實施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方案
道生醫療是中醫診斷類設備領域僅獲此殊榮的單位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醫藥工程分會換屆選舉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市委書記劉淇陪同下參觀了首屆國際服務貿易交易展覽會
中方參試項目“Mars500長期密閉環境人體中醫辨證研究”
道生醫療的“道生四診儀”作為中醫藥創新成果參展設備亮相上海世博會